早熟症(PrecociousPuberty , Sexual Precocity)

 定義

正常孩童青春發育期(美國):男孩正常12.5歲、下限10歲;女孩正常10.5歲、下限8.5-9.0歲,但正常孩童的青春期發育年齡有很大的差異,所以一般認為男生在9歲前,女生在8歲前,出現第二性徵稱為性早熟。

病因

性早熟的發生是非常複雜的過程,與多種因素有關,可能跟整個社會環境有關。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,沒有精準的界限,病程可能進展很快,也可能很慢;症狀可能停滯,甚至消褪,也可能症狀消褪後又再發育。

女孩的發生率多男孩9倍,其中超過90%屬於原因不明,或外部因素之特發性的性早熟。而男孩性早熟多為病理性,約50%以上可能由腦部病變造成。

有些性早熟是由於體內出現腫瘤,這些腫瘤能分泌類似性激素的物質造成的。

臨床診斷檢查

詳細完整的家族病史,並包括身體檢查身高、體重、成長率的測量,可跟同年齡小孩的平均範圍比較,性徵發育、陰道出血情況,有無服內分泌藥物等。

1、血漿FSH、LH測定

特發性性早熟患兒血漿FSH、LH基礎值可高於正常,常常不易判斷,需藉助於GnRH刺激試驗,即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(LHRH)刺激試驗。

2、骨齡測定

根據手和腕部X線片評定骨齡,盤噸骨骼發育是否超前,性早熟患兒一般骨齡超過實際年齡。

3、超音波檢查

選擇盆腔超音波檢查女孩卵巢、子宮的發育情況。

4、CT或MRI檢查

懷疑顱內腫瘤或腎上腺疾病所致者,應進行頭顱或腹部CT或MRI檢查。

5、其他檢查

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可進一步選擇其他檢查,如懷疑甲狀腺功能低下可測定T3、T4、TSH,性腺腫瘤睾酮和雌二醇濃度增高。


  • 如果是乳房早熟,只要性腺激素LHRH正常,每三個月追蹤一次。

臨床治療方式

1、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(GnRHa)

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每4周1次,用藥後,患者的性發育及身高增長,骨齡成熟均得以控制,其作用為可逆性,若能儘早治療可改善成人期最終身高。

2、性腺激素

過去常用的治療的藥物有cyproterone acetate,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和danazol,由於療效不佳,身高問題無明顯改善,且有副作用,目前已被性釋素類似物取代 (GnRH analogues)。

3、注射生長激素

注射生長激素會幫助刺激細胞生長,可能引起水腫、血糖偏高、脊椎側彎等,仍有人擔心可能有其他副作用。

4、若有腫瘤,由外科手術治療。

其他注意事項

由於現在社會進步,生活條件普遍優渥,加上環境污染,使得兒童生長發育加速,導致性成熟提早有增加的趨勢。

除了檢查和治療措施之外,父母要特別注意關心孩子的心理變化,避免孩子產生心理障礙。父母自己也必須情緒穩定,明確診斷後,耐心地向孩子講一些必要的知識,幫助孩子適應自己身體的新變化,因此保護好孩子是父母的當務之急。同時要有心理準備,因為有些性早熟是缺乏有效治療方法的,更需要靠父母的細心照顧。

及早發現及時治療。父母除了解必要的醫學知識外,平時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徵過早出現、10歲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長突然加速等現象,一旦發現異常,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。

*女孩發育的早期徵狀:

  • 身高快速增加及骨盆發育。

  • 乳房下有硬塊,癢癢腫腫痛痛的。

  • 乳暈色素增加,乳房增大隆起。

  • 大陰唇、腋窩著色和出現色素較淺的長毛。

  • 陰道分泌物增多、內褲上有少許分泌物、陰部疼癢等。

  • 皮下脂肪變多。

*男孩性發育的早期徵象:

  • 睾丸、陰囊增大,著色。

  • 腋窩、上唇、陰部出現長而細、色淺的長毛。

  • 變聲和出現喉結。

  • 身高增長加速。

  • 乳暈著色,增大。

  • 乳頭出現硬節和脹痛。

1.環境

  • 家中的塑膠地板:一般人以為這種塑膠地板,只要手碰過不要吃東西就好,並不知道這會釋放塑化劑聚氯乙烯...等等的有害物質,這些物質最明顯的傷害是刺激身體雌激素的分泌。

  • 光照過度有可能是誘發兒童性早熟的原因之一,因為光線會影響大腦中松果體分泌褪黑素,只要眼球一見到光源,褪黑素就會被抑制或停止分泌。兒童若受到過多的光線照射,會減少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,引起睡眠紊亂後,就可能導致卵泡刺激素提前分泌,進而導致性早熟。所以孩子夜間睡覺時,最好不要開燈,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。另外也要避免長時間電腦螢幕的光照刺激,避免由此引發性早熟。

2. 食物

  • 父母常認為小孩子長大需要進補,目前市場上有些兒童營養保健食品或滋補品中,含有激素成分,吃多了可導致性早熟,應引起家長的注意。而中醫指出,越是大補類的藥膳,越容易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,造成其身心發展不平衡。

  • 避免兒童大量食用油炸類食品,及施打激素很多的肉類(ex:禽類及禽類脖子等),盡量雜食吃不同的食物。

  • 反季節蔬菜和水果:例如提前上市的水果,常常在"催熟劑"加工下提早成熟,一定要避免給兒童食用。

  • 醫界發表:塑膠瓶裝水可能含有環境賀爾蒙,尤其是PETE或PET的塑膠瓶,這些物質可能干擾人體正常的內分泌,孕婦及嬰幼兒避免長時間飲用較好。

  • 家中藥品收好避免兒童誤食,例如避孕藥或內分泌類的藥。(參考李燕晉教授台灣wiki新竹馬偕衛教資料)